作者:丁铭 文章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呼和浩特3月7日电(记者丁铭)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遗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了解到,受持续干旱和人类活动惊扰,鄂尔多斯遗鸥数量近年来大幅下降。
地处内蒙古鄂尔多斯高原的鄂尔多斯遗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一处以保护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遗鸥为主的自然保护区。
遗鸥是栖息于草原、沙漠、半荒漠湿地和湖泊的珍稀鸟类,属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是人类认识较晚的鸟类之一,也是濒危物种。
据鄂尔多斯遗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东胜管理站站长任永奇介绍,这里的遗鸥是自然界遗鸥4大种群之一的鄂尔多斯种群。1987年以来,鄂尔多斯市政府采取措施对这里的遗鸥进行了保护,数量最多时达到1.6万只,占自然界该种群繁殖个数的60%左右。然而,这一情况近年来却发生了变化,遗鸥数量大幅度下降,已降到几千只,许多遗鸥迁徙他乡。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鸟类专家何芬奇等人的研究结果表明,保护区内鄂尔多斯遗鸥数量下降和迁徙主要是近年来持续干旱造成的。但也有一些专家认为,保护区内遗鸥数量锐减与保护区被开发成世珍园旅游景区有关。
记者在鄂尔多斯遗鸥的主要繁殖地泊江海子湖边看到,当地旅游部门在湖边建了许多观鸟台,并修建了供游艇停靠的码头,有几十艘游艇停放在码头周围。观鸟台周围还修建了一些其他旅游设施。
鄂尔多斯市东胜区林业局局长张振平对记者说:“世珍园旅游区的核心游览区是鸟岛。每年的5月份遗鸥在这里筑巢、产卵、孵化,直至10月份小遗鸥羽翼渐丰才离开。这期间也是世珍园最热闹的时候,每天都有大量的游人前来观鸟。”